淺談能力需求計劃
返回列表
加入收藏 查看手機網址掃一掃!
掃一掃!來源:頂裕風機 發布日期:2022-11-16 瀏覽:-|
制訂主生產計劃后,使用粗能力計劃來校檢主生產計劃的可行性。
同樣當制訂了物料需求計劃后,使用能力需求計劃來檢驗物料需求計劃的可行性。
能力需求計劃,又叫能力計劃、細能力計劃,英文簡稱CRP。
能力需求計劃的定義
能力需求計劃是對物料需求計劃(MRP)所需能力進行核算的一種計劃管理方法。
具體地講,CRP就是根據各個工作中心的物料需求計劃和各物料的工藝路線,對各生產工序和各工作中心所需的各種資源進行精確計算,得出人力負荷、設備負荷等資源負荷情況。
然后根據工作中心各個時段的可用能力對各工作中心的能力與負荷進行平衡,以便實現企業的生產計劃。
簡單來講,能力需求計劃是在MRP運算完成后才開始參與運算,它的對象就是工作中心。
因為此時已經明確要生產的產品、時間、完整的工藝路線、BOM等信息,根據所需生產的物料,經過所有工作中心的產能負荷小時數,再同每個工作中心的可用能力和額定負荷進行比較,以此生成能力需求報表。
能力需求計劃,是幫助企業在分析物料需求計劃后產生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能力執行計劃的功能模塊。
該模塊幫助企業在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及早發現能力的瓶頸所在,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從而為企業實現生產任務提供能力方面的保證。
其實,能力需求計劃制訂的過程就是一個平衡企業各工作中心所要承擔的資源負荷和實際具有的可用能力的過程,即能力需求計劃的編制過程。
工作中心定額能力的計算方法
在介紹能力需求計劃的編制過程前先介紹下工作中心定額能力的計算方法,這部份歸屬于工作中心范籌中。
工作中心定額能力:
工作中心的能力有兩個影響因素分別是利用率和效率;
利用率是指由于停電、人員缺勤等原因造成的停工;
利用率=實際直接工作小時/計劃工作小時*100%;
效率是指實際工時與標準工時之間的差異率;
效率=完成的標準定額小時數/實際直接工作時數*100%;
每天的工作中心定額能力=每班人數*開班次數*每天工作時數*利用率*效率。
能力需求計劃的編制過程
輸入信息
包含已下達的派工單、MRP運算結果、工作中心(填制設備/人員、工作時長、利用率、效率等信息)、工作日歷(即哪些天上班,哪些天休息)、工藝路線(每個工序的順序、加工時間、準備時間)等資料。
編制工序計劃
Part.1從訂單、工藝路線、工作中心獲取信息
從訂單中獲取訂貨物品、交貨期還有數量,從工藝路線中獲得每個工序加工順序經過的工作中心、單件加工時間、準備時間。
Part.2計算每道工序和每個工作中心的負荷?
負荷=生產數量*定額工時+標準準備時間。
Part.3計算每道工序的開工時間和完工時間
目前采用倒推法,即使用交貨期倒推最后一道工序的開工時間,減去加工時間、準備時間等(部份產品需要傳遞時間、排隊時間,依實際情況設置),依次類推,計算得出每一道工序的開工時間和完工時間。
加工時間:加工的標準工時/(標準工時/天)
標準工時/天=每天計劃工時*工作中心利用率*工作中心效率
加工的標準工時=單件加工時間*訂貨量
準備時間=準備的標準工時/(標準工時/天)
舉例:客戶訂購10套A產品,交貨期是10月20日,需要在工作中心A和工作中心B進行加工兩道工序,其中兩道工序屬于串行工序,即完成A道工序后,方可生產B道工序,假設3個人工,一天工作8小時,工作中心利用率是90%,工作中心效率是90%。
每天的工作中心定額能力:
8*3*0.9*0.9=19.44。
計算每道工序的負荷:
工作中心A在工序A上的負荷=10*4+0.5=40.5H。
工作中心B在工序B上的負荷=10*2+0.5=20.5H。
計算每道工序加工時間和準備時間:
A道工序:加工時間=40/19.44=2.06天;準備時間=0.5H。
B道工序:加工時間=20/19.44=1.03天,準備時間=0.5H。
每道工序的開工日期和結束日期:

編制工作中心負荷報告
工作中心的負荷報告顯示在一定的時間段內計劃訂單和下達訂單的能力需求。
每個工作中心的負荷等于加工時間+準備時間。
圖中柱形圖是已下達訂單或者計劃訂單(可將兩者分開),綠色部份是可用能力,紅色部份是超出產能部份,藍色未達到綠色線處是富余能力,根據上圖可方便得出哪個時間段超能力/富余,從而進行調整。
根據結果反饋調整
根據能力報告結果,如果超負荷,便進行調整,調整的方法同粗能力中提到的兩種,請參考《粗能力計劃》一章。
小結
能力需求計劃主要是平衡供需,而要做好能力需求計劃并不是生管一個部門的事情,銷售、采購、生產等各部門都要同心協力參與。